April 9, 2014

上帝祝福的孩子MAXIME SIMOENS


經歷了幾季巴黎時裝週的馬斯美·西姆昂斯(MAXIME SIMOENS),現在已成為「時裝精」必須認識的名字。而在今季春夏女裝週,馬斯美藉著新時代建築美學作為設計靈感,將人與環境之間不可分隔的微妙情感融入衣服當中。雖然,衣服和現代建築美學扯上關係,並不是一件新鮮事,但是其服裝不脫節的時代感,加上剪裁清新秀麗,即使馬斯美的建築美學可能令你不感到新鮮,相也必定能勾起不少消費者的購買意慾。我們相信,這也是為何時尚帝國LVMH會收購馬斯美·西姆昂斯品牌股權的原因。

雖然,一直有不少人也認為,馬斯美是一位十分幸運的男孩。除了得到LVMH集團注資,時尚媒體總是在有關他的報導中,道出他年青時的逸事,為他建立才華橫溢的正面形象。例如,「他在畢業後得到了不少實習機會,在Christian DiorELIE SAABBalenciagaJean Paul Gaultier等多個著名品牌當實習生」、「在2009年,他首次以自己的名字,推出同名品牌服裝,在舉行了兩次小型發佈會後,便受法國時裝協會所邀請,破格成為第一位未曾參與巴黎時裝週公展示作品的會員」、「他於2011年受到法國傳統老牌Leonard Paris的邀請,以年僅27之齡擔當品牌的創作總監」等等。再加上早前美國流行電視劇《Gossip Girl》的服裝造型師ERIC DAMAN,邀請他在劇集第四季的巴黎篇中為演員設計服裝。馬斯美確實是位十分幸運的男孩。

不過,若我們只把目光只集中在馬斯美他頭上的幸運光環,這無疑是對他不公道。於1984年出生於法國北部里爾的馬斯美,從小便對藝術充滿著渴望,如喜歡繪畫、歌劇和特別沉醉於電影世界。最初,他夢想在長大後當位電影導演,他還曾在電影院當了十年雜工,他這份堅持,目的就是要接近電影。其後,入讀電影學校,對他來說當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。然而,在進入電影學校後,他卻發現在製作電影的過程中,分外強調數字計算和攝影技術,這根本就不適合自己。所以他寬容大度,胸襟廣闊地放棄了兒時的夢想。其後在偶然的機會下,他看到當時美國著名歌手麥當娜(Madonna)在世界巡迴演唱會中,身穿Jean Paul Gaultier為她設計的金色緊身尖錐馬甲,受到麥當娜的前衛影像衝擊後,他勇於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。馬斯美知道,時裝設計才是他能夠具體地表現自我的舞台。

我們可以看到,從小對藝術的渴望,對藝術的堅持,對藝術的胸襟,對藝術的勇氣,是馬斯美這位天才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。

除了馬斯美·西姆昂斯LVMH集團還分別先後注資英國鞋履品牌Nicholas Kirkwood、人們稱為「金童」的英國設計師其同名品牌J.W.Anderson,和最近才公佈的意大利品牌MARCO de VINCENZO。也許,這些設計師在母親的肚子裡時,均受到上帝親吻額頭,賜予他們美學智慧,賜予他們俊俏外表,還賜予他們看似一望無際的未來,他們都是受到上帝祝福的孩子。但是,我們不應只過份強調他們的成功是依靠幸運,忽略了他們在成功背後,所付出的渴望、堅持、胸襟和勇氣。

March 26, 2014

agnès b.的淒美錄像


長久以來,設計師雅尼斯·貝(agnès b.)一直不斷透過各種途徑,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熱愛,由最初年輕時身體力行參加各大電影節,並且透過自己所設計的服飾,對不同的新浪潮藝術電影作出致敬。其後,貝小姐還為不少藝術電影擔任美術指導,黑白的藝術電影配上黑白的雅尼斯·貝西裝。在1995年,她成立屬於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:Love Streams。

電影,絕對是一項深深影響貝小姐的重要藝術活動。每當消費者走進雅尼斯·貝店鋪裡購物,總是能在店內,看到四週也高掛著她珍藏的電影海報,就像貝小姐親身在你耳邊細說:「不要再花錢在我的服裝了,倒不如多花些時間,多花些金錢在新浪潮電影。」試問喜歡雅尼斯·貝的人,誰不會產生這種幻想?

從1995年成立電影製作公司開始,貝小姐已經透過Love Streams製作了多達37部藝術電影,直至2013年3月,貝小姐這位電影迷終於首次執起屬於她自己的導演筒,執導自己人生第一部電影:《Je M'appelle Hmmm…》

電影《Je M'appelle Hmmm…》,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只有十一歲的女孩遭到父親性侵犯,繼而離家出走,然後在流浪的旅途中,遇上一位比自己年長的英國貨車師機,與他成為一對帶有瞹眜關係的朋友,可惜到最後也是悲劇收場的淒美故事。雖然,貝小姐在訪問中曾透露她在十二年前已寫下這個故事,故事內容不是其個人經歷,是取材自一篇新聞報導。其實電影就如文學,當中形式與風格是可以相互傳承。很多文學作品當中的故事,都是說故事的人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,例如《紅樓夢》的賈寶玉,就是作者曹雪芹。《Ulysses》的Stephen Dedalus,就是作者James Joyce。《酒徒》中的酒徒,就是作者劉以鬯。

所以,《Je M'appelle Hmmm…》不禁會令人聯想起,當中那位小女孩,就是貝小姐的自身投影。假如廿一世紀最偉大的時尚攝影師Helmut Newton可以說:「我的攝影作品,不是一直用來掛在美術館裡的裝飾品。」那麼,今天貝小姐也同樣地作出高呼:「我的淒美錄像,不是一直用來收藏在內心深處的收藏品。」

來,就在3月29日下午12時正,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,一起透過貝小姐所拍攝的影像,感受她從前的徬徨。從前的失落。從前的悲傷。

電映放映時間:

2014年3月29日下午12:00
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

March 23, 2014

告別六君子之首,Ann Demeulemeester


相信對於2014春夏的Ann Demeulemeester(安·迪蒙拉米斯特),人們目光不再是注視在天橋上的時裝秀,而是反覆閱讀她在10月20日,親手書寫給各大傳媒的告別信。

安·迪蒙拉米斯特,絕對可以說是在1987年那輛出租卡車內,一起前往倫敦的「安特衛普六君子」當中最出色的一位。1959年出生於比利時,年輕時受到在大西洋另一方,美國紐約城中那位「搖滾女詩人」──帕蒂·史密斯(Patti Smith)所影響,走進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,開始其時裝設計之路。雖然,帕蒂在成名後世人隨即稱之為音樂界的「崩克教母」,但是安小姐的設計並沒有充滿「too fast to live, too young to die」的口號或「Sex」的情色影像。安小姐一直以黑白為主題,再配合大量層次疊搭與及不對稱的剪裁,加上強烈的女性符號,成為大部分人每年也樂於付出金錢購買的另類時尚潮流。安小姐順理成章成為「安特衛普六君子」之首。

長久以來,不少時尚媒體一直誤把安小姐的設計解讀成黑暗、頹廢的歌德服裝,這是錯誤的。正如在她的設計中,我們從來也找不到甚麼「病態」風格或「驚世駭俗」的設計。反而,其「雌雄同體」風格,是代表在二十世紀初,那些渴望與男人平起平坐,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與政治取向的「Gibson Girl」;其「反叛」設計,即代表在六十年代美國舊金山中,那些熱烈宣揚和平與愛,卻一身「Hippy Look」打扮,不時在公共場所對公眾大聲朗誦,美國著名反叛文學家Norman Mailer其著作《The White Negro》的高級知識份子。

其實,即使安小姐的設計是屬於歌德風格,真正的「歌德精神」是應該在黑暗中與黑暗並肩行走,努力追求心中光明的高尚情操,而不是現代人將其所扭曲成為關於恐懼、死亡、蝙蝠、墳場、月亮及科學怪人等等黑暗東西。作為一個努力追求心中光明的人,即使受到昔日一起創立bvba32,同時是生活上的好友的比利時商界女強人Anne Chapelle,不斷利用其個人名義所設立的公司NV EDU,對安·迪蒙拉米斯特品牌進行反收購,安小姐也是一直默默忍受。

直到今天,為何安小姐會突然輕易放棄自己當日有分親手打造,以自己命名的個人品牌t呢?

也許,安小姐突然發現一些性急的朋友,已經大煞風景地先走一步,離開了時尚圈,如與「六君子」齊名,同樣世人也稱之為「君子」的安特衛普後輩Masion Martin Margiela。同時,她又忽然發現,從前躲藏在不知道什麼地方的一大批年青小伙子,如今突然在眼前出現,一齊向著她搖搖晃晃,如Anne Chapelle從Ann Demeulemeester品牌中分割出來,並成為獨立品牌的海德·艾克曼(Haider Ackermann)

更甚的是,海德這個從前的下屬,這個年青的小伙子,他雖然是看似磕頭碰腦,但是每天他總是昂然闊步。每天他總是滿面春風。每天他的樣子就像正在等待去迪斯科俱樂部。反觀安小姐十三年一成不變的風格,竟然令有部分人視她是一位個性狹隘,不易受大眾接受的老女人。現在,她己是一個不能再如初見世面,能大膽表達心中所想的青春少艾了。

所以,安小姐產生了要把世界交給青年人的念頭。正如她在信中寫道:「對於我個人生活以及安·迪蒙拉米斯特品牌來說,新時代則將來臨。」

時間,永遠是女人最大敵人,就連出生於美學之都安特衛普的女人,也逃不出這個殘酷現實。或許,只有在布魯塞爾大廣場中,那尊安特衛普市民視之為傳說的斬妖英雄,羅馬士兵Silvius Brabo的雕像,才不會老。

March 20, 2014

2014 春夏女性新力量


現在很多人還是改不了口,把聖羅蘭 ( Saint Laurent ) 說成伊夫·聖·羅蘭 ( Yves Saint Laurent )。可能人們總是忘不了伊夫在生時的座右銘:「柔弱的女人適合穿裙子,堅強的女人適合穿褲子。」他主張要令沒有得到愛護的女人,透過衣服變得堅強。

說到要以衣服來保護沒有得到愛護的女人,又會令人想起另一位偉大設計師,法國時裝先鋒香奈兒 ( Coco Chanel ) 。 20 年代,香奈兒在初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,也曾對所有女人宣告過類似的女性獨立宣言。

「就算妳沒有翅膀,也不要阻止翅膀生長。」香奈兒說。當時她在女裝設計作出破天荒的嘗試,以男性內衣所用的針織物料製作女性套裝;她甚至以男性的水手服和水手褲來取代女性長裙,把一直強調要突出女性曲綫身形的傳統思想打破。把所有女人都從這個曲綫的牢獄中解放出來。這就是世上第一套,代表著女權自由的女裝──「Power Suit」。

此外,香奈兒又在 1926 年美國版《Vogue》中,發表另一套經典,人稱自由之裙的「Little Black Dress」。令到 20 年代,所有女人基本上也是同一種打扮,穿得像一條管子,短髮濃妝豔抺,下身短裙上身西裝,抽煙喝酒。每個女人也做着從前只有男人會做的事情。這個打破傳統的新女性造型,人們稱之為「Flapper Girl」。

雖然,在 2012 年 5 月,世界女性研究組織 Female Factor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Bridget Brennan 曾公開說:「不論在那個場合,女性穿著西裝外套這種行為,應該是時候結束。」但是,經過兩年後的今天,女裝「Power Suit」依然流行。

在今季 2014 年 春夏聖羅蘭的女裝,艾迪·斯里曼 ( Hedi Slimane ) 將品牌中的外套其肩頭的位置加厚拉闊,還廢除品牌舊日只著重西褲長裙的宗旨,以一對尖頭高跟鞋,再配上一條狂野小短裙,或是品牌當中的女性西裝經典系列 Le Smoking。而且所有剪裁都比舊日的還要修長。

「女人的最好衣裳,就是深愛她的男人之手臂。」這是伊夫生前的意志。今天斯里曼延續伊夫的意志和香奈兒的精神,同樣對那些沒有得到男人手臂擁抱的不幸女人,給予她們力量,讓她們能夠穿著黑色西褲,拿著香煙,驕傲地走上街,繼續生活下去。

2014 年 9 月30 日,於巴黎第三區香榭麗舍大道旁的巴黎大皇宮中,在法國圖像藝術大師,也是伊夫的高中同學 Guy de Cointe 生前所設計,那些黑白灰三色幾何三角形圖像底下,我們看到不論是適合穿裙子的女人。不論是適合穿褲子的女人。不論是有沒有受到愛護的女人。也身穿斯里曼聖羅蘭昂首挺胸地走出來。同時隨著紐約布魯克林樂隊 Liars 的〈Mr. You're On Fire Mr.〉強勁的節拍,她們驕傲地展示出一股「外表華麗搖滾;內在圑結一致」的女性新力量。

由此可見,艾迪比誰都關心那些沒有得到愛護的女人,所有。